前言
2015年国家对非国营原油进口实施配额管理之后,迎来了一波地炼企业发展的好时机。更改原料结构,调整装置配备,布局终端市场,恍恍惚惚红红火火,好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。
那么今天,我们就来看一看蓬勃发展的地炼企业。
一、简述
地炼是地方性炼油厂的简称,其发展起源于1998年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宏观调整。1998年政府对石油行业进行了结构性调整,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公司业务重组,小炼厂区别性关停并转。整顿结束后,加工能力在100万吨/年以上的炼厂大多划归两大国有石油公司,而100万吨/年以下的小炼油企业选择保留了82家,成为“地炼”;沥青厂、溶剂油厂和润滑油厂交由地方政府管理;其余则予以关闭。
二、政策改变,地炼迎来发展机遇
在刚成立的十几年内,地炼企业发展速度缓慢,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炼厂的原料稀缺。原油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,其使用和进口一直由国家管控。因此很多地炼企业由于没有权限进口原油,只能够进口燃料油、重质油和榨油等质量较差的油品。原料质量差,导致了产品的质量不佳,制约了地方炼厂的发展。随着中国油气市场化改革的推进,2015年2月,国家发改委发布《关于进口原油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》,部分地炼企业开始选择原油作为炼制的原料,进口原油逐渐成为独立炼厂重要的加工原料。
2009-2016山东独立炼厂原料分类
与原油进口数量同时升高的是炼油厂的开工率。2015年之前,由于原料不足,炼厂的开工率普遍低于50%,从2016年开始进口原油之后,炼厂的开工率逐步提升,目前已经达到60%。
三、中国地炼看山东
2017年,32家拥有进口配额的企业中,山东企业占到一半以上!据金联创对山东41家主力炼厂监测数据预计, 2016年全年,山东地炼加工原料油约在8129万吨,远超去年全年总量。其中地炼加工原油约在7663万吨,同比增加3119万吨或68.6%,占比至94%。加工进口燃料油数量约在189.7万吨,同比暴跌76.8%,占比降至2.5%。加工国产燃料油比重基本维持4%水平。
数据来源:商务部,要资讯
从2016年的全国原油加工量来看,我们发现原油的主要加工地点聚集在山东、辽宁和广州。特别是山东省,近五年来原油加工量增长迅速,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山东的地炼企业提供。
数据来源:Wind,要资讯
数据来源:Wind,要资讯
根据昆仑咨询的数据,2015年中国独立炼厂加工能力接近2亿吨,占全国总炼油能力7.3亿吨的四分之一强。其中山东独立炼厂一次能力达到1.4亿吨,占全国炼油能力的19.6%,且二次加工能力相对较大。
数据来源:昆仑咨询,要资讯
原油进口权开放后,独立炼厂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会,调整原料结构,扩建新装置,增加产能。但是在下游终端,地炼的市场份额仍然较少,很多地炼企业将成品油以批发价销售给三桶油,再由三桶油的加油终端零售出去,利润较低。因此,未来抢夺市场份额,布局产业终端,以及扩大生产规模,向炼化一体化发展是提炼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。
来源:扑克投资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