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14日,石油输出国组织(OPEC)发布2017年2月的原油市场报告,显示OPEC连续两个月实现限产目标,原油日产量维持在3250万桶以下。“世界石油市场都为其负责任的执行力度备感惊讶。”普氏能源专家Mriganka Jaipuriyar评价道。
根据报告数据,OPEC 2月原油日产量3196万桶,继1月以来再次实现低于3250万桶的限产协议目标,比1月日产量进一步减少了14万桶。该限产协议由OPEC于2016年11月底在奥地利维也纳达成,2017年1月1日起实施,目的是遏制全球原油供给上升支撑油价,半年期满后视情况决定是否延长,这是八年来OPEC首次达成限产协议。
两个月以来,沙特、伊拉克和科威特分别以日产量减少64.6万桶、22.8万桶和15万桶排名减产幅度前三位。伊朗、尼日利亚和利比亚三个限产“豁免国”在1月全部增产,2月利比亚也加入减产行列,尼日利亚和伊朗分别又增产5.8万桶和3.6万桶;其他成员国均连续两个月不同程度减产。
自限产协议达成以来,国际油价获得有效支撑,在50-55美元/桶波动。不过由于美国页岩油生产商加大马力开工上产,3月9日美国能源署(EIA)发布每周数据,美国原油库存量大幅上涨,WTI油价应声而跌。
全球原油生产商博弈加剧,作为油价回升基石的OPEC限产能否持续,愈加受到市场关注。
限产成博弈主线
2014年下半年油价大幅下跌之时,以美国利用油价遏制俄罗斯为代表的“阴谋论”曾一度颇有市场,而现实的分析更多是关注原油供需关系:世界各国尚未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,原油需求基本保持稳定,因此原油供给的波动直接影响国际油价。过去一年,OPEC限产意愿、北美页岩油产量等供给侧因素,成为影响油价波动的主线。
2016年4月17日,针对一季度国际油价跌破30美元/桶,OPEC召开多哈会议讨论限产事宜,会议虽未能达成限产协议,但让市场看到了希望,下挫的油价随即拉回。
6月2日,OPEC召开维也纳会议试图达成限产协议,但再次失败,致使本已上探51美元/桶高点的WTI油价应声下落,甚至击穿40美元/桶。8月2日,WTI油价探底40美元/桶后回升,在预期9月底OPEC达成限产协议的推动下,油价逐渐反弹。
2016年11月30日,经过两年多的磨合,OPEC限产协议在维也纳会议上终于历史性达成,随后俄罗斯等非OPEC国家也自愿加入限产,油价立刻大幅回升,并很快站上50美元/桶。
2017年2月13日,OPEC公布限产首月数据,限产的执行力度超出预期,国际油价获得有力支撑,保持55美元/桶左右震荡。然而美国页岩油生产迅速回暖,原油库存数据也屡创新高,油价下行压力出现。
3月9日,EIA发布了每周数据,美国原油库存量大幅上涨,WTI油价应声跌破短期心理关口50美元/桶。3月14日,WTI油价跌破48美元/桶,布伦特油价跌破51美元,双双创下年内新低。可见,当前国际油价对于原油供给变化异常敏感,反映了市场对美国页岩油产量快速上升的预期和担心。
内部龃龉不断
限产目标的实现显示了协议执行的纪律性。可以说,到目前为止,OPEC的表现令人惊艳。为严格执行限产协议,OPEC还专门成立了限产监督委员会,由五个国家的石油部长组成。3月25日至26日将在科威特城举行下一次监督委员会会议,并讨论限产协议延长的可能性。目前来看,深受油价之苦的OPEC对此次来之不易的限产依旧态度坚决。
然而,OPEC各成员国之间利益纠葛错综复杂,远非铁板一块。限产的讨论其实早在2014年就已开始,然而OPEC成员国当时面对油价下跌的第一反应却是增产,多年的高油价也让他们对油价还心存幻想,并希望通过增产保住甚至扩大自己的国际市场份额。根据BP能源统计年鉴数据,2014年沙特平均日产1150.5万桶,2015年为1201.4万桶;战后复产的伊拉克2014年日产328.5万桶,2015年为403.1万桶。
此后残酷的油价和巨大的财政压力,让OPEC成员国逐渐凝聚起足够的限产意愿和自觉。即便如此,在协调限产过程中,OPEC成员国依然龃龉不断——因为限产就意味着收入损失。
最直接的冲突可能来自印度尼西亚,这个特殊的OPEC成员国。印尼曾长期是OPEC惟一的东南亚成员国,然而在其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之后就退出了OPEC。去年1月印尼又重返OPEC,此时印尼的原油产量只有其消费量的一半。但是,剧情在限产协议达成的当日再度反转,印尼因拒绝接受OPEC要求其日产减少3.7万桶的指标,再次宣布退出OPEC。印尼能矿部长在维也纳这次重要会议上称,印尼只能接受日产减少5000桶,印尼政府需要足够的石油产量,以此保证财政收入和预算。
伊朗则是最大的麻烦。伊朗的产量是印尼的近5倍,重要性自然不同。在受到美国多年的石油制裁之后,伊朗增产的诉求格外强烈。2016年2月开始,OPEC多次会议讨论限产问题,伊朗每次都态度鲜明的不参与。伊朗石油部长多次表示,伊朗只有在日产量达到制裁前的400万桶时才考虑限产。最终限产协议的达成也是因伊朗获得限产豁免而实现的。此外,获得豁免的还有尼日利亚和利比亚,两国因为近年来国内政局不稳定导致产量下降,而不愿接受限产。目前三个豁免国中仅有利比亚在2月略有减产,伊朗和尼日利亚仍在增产。
美俄坐享其成
OPEC成员国限产,未参与限产的国家自然受益,其中又以美国为最。特朗普上台后立即引入石油阁员、鼓励钻井、批准管道,使美国石油界深受鼓舞,推动了美国页岩油成为原油供给市场最主要的增量,坐享OPEC限产的成果。
在特朗普鼓励制造业回流的大背景下,较低的油价有利于降低美国经济的能源成本。特朗普的石油新政正是要靠石油行业来拉动就业,特朗普对发展新能源的态度并不积极,也完全不在意气候协定这个“紧箍咒”,使得美国页岩油生产商既有国内难得的政治支持,也有油价回暖带来的利润空间。
OPEC报告显示,2月美国原油日产量1395万桶,比去年同期增加34万桶,比1月增加6万桶,占非OPEC成员国日产量增长的85%。根据油服巨头贝克休斯数据,美国活跃钻机数上升明显,2月较上月增加27部,较去年5月增加267部。
美国“搭便车”,OPEC自然不会听之任之。3月7日,沙特能源部长法利赫在参加美国剑桥能源周会议期间发表评论时称,沙特已按照高于承诺的标准执行减产协议,日产量低于1000万桶,不会容忍其他国家坐享其成。